最近重新回頭烘單品豆,將手上的生豆一支支的再做確認,避免日久怠惰。雖然我的主要咖啡沖煮是義式機,比較適合煮綜合而非單品,但是最近的espresso喝的少,americano喝的多,看起來單品又是一個可以回歸的原點了。更何況,單品是否不適合用義式機來煮,這個觀念搞不好也值得挑戰。
之前常常把哥倫比亞拿來當成espresso的基豆,或者也稱之雞肋豆,一來是安全,二來是他沒有甚麼不好的味道,但是總是覺得有點太保守了,因此想要換換各種不同的來玩玩囉!當然,要玩花心的劈腿之前,要先單獨一個個的認識開始,才能認識一下彼此的特性,看能不能盡量避開衝突的產生且有互補的好處囉!嘻嘻嘻。
因為此次買入的生豆不多,每種只都買了一公斤,所以之前先用了FR烘了兩支來玩玩,發現下場都不好,可能還是得用半直火來慢慢炒一下,趁著今天有開爐,就把五種新到的生豆中的三種各拿了一百五十公克下去炒到二爆一起下豆。現在控火控風的技巧越來越純熟了,居然能夠讓我三把都控制在十四分鐘攝氏220度二爆初,失重18%。
各留了一百公克進單向排氣袋內裝著,準備擺個一個星期才來享用,剩下的就當場宰了。
巴西 喜拉多
瓜地馬拉 薇薇特南果
哥斯大黎加 SHB高山極硬豆
喝完之後蠻後悔沒有一次將連同上次用FR搞壞的巴西聖多士 還有秘魯有機豆再用半直火確認一下。或許下午再來一次吧!因為真的差蠻多的,何況這樣小量的炒其實還不太能夠反應實況。除了瓜地馬拉的酸還喝得蠻明顯之外,巴西喜拉多到是讓我重新思考了一下是不是之前對巴西有偏見,哥斯大黎加的高山極硬豆也沒有想像中的酸,不見得高山跟硬就等同於酸ㄡ。
烘完了些單品後,不禁想到一個老笑話如下,我是覺得好像有些部份也能拿來用在咖啡上:
一位四處旅遊的花花公子,用世界各大洲來比喻女人的各個階段.他說
十三到十八歲的女人好比非洲一般,是一塊處女地帶,未經探索;
十八到三十歲像亞洲,熱情而富異國情調;
三十到四十歲像美洲,已經完全被勘察,而且資源豐富;
四十四歲到五十五歲像歐洲,消耗殆盡,但仍是有趣的;
而五十五歲之後呢,像澳洲,每一個人都知道它孤零零的躺在太平洋,但沒有人去關心照顧它
當然歐洲跟澳洲這兩則不太準,但是前三則我覺得還蠻貼切的說,之前配豆的經驗中,非洲豆最野最難控制,一不小心就會過了頭,但是不用他,又覺得少了些該有的刺激。亞州豆則是恰如其份的展現他的異國情調,熱情但是太多情時,又會覺得黏乎乎的受不了。
從美洲豆中,應該就能搞出一些espresso很棒的配方了。其實說真的,單喝就蠻爽的了。
PS. 晚上還是擋不住好奇心,開爐用同樣條件烘了那兩支。巴西 聖多士與秘魯有機豆,殺西米測試法的結果,果然比FR好多了,但是聖多士那支很像有個味道,會不會就是傳說中的里約味呢?ㄇㄇㄇ,一樣封存一星期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