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4月 17, 2007

Espresso vs. Golf

這兩者是我目前的興趣,其實兩者也都已經過了狂熱的高峰期而進入了一個較為生活化的境界。大概就是一天煮個幾杯咖啡來喝跟一個月打個一兩次球這樣的隨意,沒有刻意的去練習新的沖煮技巧跟去練習場練怎樣的絕技。

最近咖啡界或是咖啡玩家界有了個新的討論區
http://www.baristaguildoftaiwan.org/index.php
由於是掛.org的,所以比較不具商業色彩,因此比較不會有之前某些一言堂或是吹捧等情事在此版發生,所以討論也有時有點麻辣。我蠻注意的是一篇關於熱交換機的溫度控制問題。
http://www.baristaguildoftaiwan.org/index.php/topic,40.0.html
我忘了是否在之前的blog說過espresso機個一些主要設計機型,但是我的機器就是屬於這種熱交換機型的,原則上來說,是將密閉的外鍋爐加熱到超過一百度很多的環境提供一個蒸氣強與溫度夠高的環境來讓埋在通過外鍋爐中的內鍋爐(或是水路通道)的水在經過此一環境時能夠被加熱到適合沖煮的水溫。在某些時間點上時,這個水溫變動能夠控制在一個範圍之內,而這就是espresso沖煮所要求的水溫控制項達成的一個方法。

說了一大堆,其實再深入一點來談好了,因為控制外鍋爐加熱與否的是大概都是由一個壓力控制器來控制。就是說你藉由調整鍋爐壓力來達成控制大鍋爐內部溫度的一個手段,我們都知道溫度越高壓力越大,當鍋爐的熱降低時,壓力降低了所以他就啟動加熱裝置讓他開始再加熱到了預定的壓力時再切斷加熱動作。
變數一、鍋爐本身就會散熱,所以機器的加熱循環是固定的。
變數二、當你開始煮咖啡時,小鍋爐的水流出,新的冷水流入小鍋爐,也會把大鍋爐的熱吸走。
變數三、若是你的沖煮邦浦電路沒有跟加熱管獨立開時,機器一開始加熱因為瓦數都很高會搶走很大的電流,導致邦浦電流不夠然後出力變小,造成水流量的改變,對應到上述變數二時,這樣就又有流量對應吸熱率的改變了。

三個變數其實就可以把你搞死了,但是經過不斷的觀察與練習,你大概可以找出一個可以接受的沖煮流程來把一杯咖啡煮好,這也是一個使用半自動咖啡機的人價值所在(或者是麻煩所在)。你還要時時面臨一些小狀況的發生,如沖煮時,機器的安全自動補水開始作動,他偵測到了大鍋爐的水位不足自動補了些冷水進去,這樣一來又打亂了你所有的步驟,其實結果是可能成就一杯你再也無法煮出的聖杯或是搞砸一杯應該還能夠入喉的咖啡。更糟糕的是,你能控制沖煮溫度的手法是透過調整那個該死的壓力開關,而要調那個開關,對我而言是要辛苦的拆機殼,所以曾經一度想要改裝成可以經由外部來調該開關或是藉由改成大鍋爐用PID來做溫控解決,不過因為我對電啦!改裝啦算是一竅不通,所以就還是沒有付諸實現。

那跟高爾夫球有甚麼關係呢?其實你仔細想想,高爾夫球也是一連串的變數控制流程的產物,他的目標是把那顆小白球搞進那個小洞中去,其中你要考慮的是竿子的長度與竿面的角度與你所在的高度與溫度濕度與球的彈性還外加場地的硬度來取決於你這一竿打多遠往那去。而你還要控制你的手眼跟身上的大肌肉小肌肉的協調來將一個揮竿動作完成,這個揮竿(swing)其實大多數是在練習場上經過無數次的練習讓你的手眼跟肌肉記憶產生的一個協調性,跟煮咖啡的掃粉填壓有些一樣吧!然後在場上面對你球位的高低,草的長短或是要到達目標的障礙物去選擇你要打的球路跟方向。

嗯嗯嗯!我想我應該已經把你們搞的頭昏眼花了吧!我自己寫的都快花了。重點來了,當一切的變數你能夠掌握或是控制的越多時,代表你能夠擊出的好球跟煮出的好咖啡比例越高,但是如同所有的事一般 Shit happens,你不能保證每次都能夠成功。如果你不能控制與了解那麼多事時,也一樣的會有 Things happens的狀況,你可能搞出一杯好喝的咖啡或是打出一竿進洞,機率很低就是了。

但是當我們退一步來想,當我們不是pro時,高爾夫追求的主要是運動(當然有跟球友賭錢時例外),咖啡追求的主要是喝起來爽不是嗎?能夠講究控制時,就盡量控制,不能控制或是要花費太高成本時,應該要學會的是去欣賞這樣的一個不能被控制的美,讓他轉成藝術或是命運的層次,好好享受這杯咖啡或是這次的擊球吧!

2 意見:

Jiang Junyu 提到...

終於看你比較中肯,接受別人看法的言論出現了。

別外,.org不一定言論就會比較中立。

灰霧 提到...

如果不加大鍋爐, 可不可以改變鍋爐內的液體? 好比說加汽車用的水箱精,或不用水而改用油,換句話說就是找比熱比較大的液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