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6月 22, 2010

東坡肉

IMGP5334

其實就是衝著蘇東坡的豬肉頌中所說:『洗淨鐺,少著水,柴頭罨煙餡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只要是愛吃肉的都想嘗嘗。

想當年蘇東坡被貶到黃州去,一個罪官閒閒有的是時間來慢慢夾豬毛洗豬肉,也有的是時間來等小小火慢慢煨的豬肉油光泛紅,酥軟爛熟,入口即化。對照今日,豬毛大多由豬肉攤幫你處理好了,需要的只是小火慢煨與長長的等待時間,在家閒閒的我,甚麼沒有,時間最多,啥事都少,出頭(台語)最多,就來弄他一鍋文火慢慢熟的東坡肉吧!

關於小火慢煨:

瓦斯火切到最小,其實對於做這道料理都還太大,一不小心就會燒乾了瘦肉部份,燒糊了整鍋肉。有人將爐子中間再架高一層,並用較大鍋子去煮分散火力,其實也行,只是一次煮那麼多,我怕吃完我就中風了,所以還是得找出小鍋小灶的煮法。

為此,我試過將肉放到鑄鐵鍋中進烤箱低溫加熱慢慢烘烤,悶上三小時。好處是,不用太去看管,壞處則是湯汁收的太慢。再來,我找出了小酒精燈,找個個架子用最小火慢慢煮他,也還不錯,只是要注意一下酒精燒完後要再補充也蠻麻煩。最後,我找到了一個好物,就是現在有出一種電子燉鍋,可以非常簡單的將火控制在剛好微微滾似有似無的冒小泡泡,這樣一來,就可以讓他慢慢的去自熟囉!

另外補充:

隨園食單戒單之戒走油中有云:走油大概有三個原因,一誤於火太猛,滾急水乾,重番加水。一誤於火勢急停,既斷復續,一病再於太要相度,履起鍋蓋,則油必走。

所以,用電子燉鍋的好處在又多了一個,上有透明鍋蓋,不需一直開蓋即可以看湯汁收的如何,更不會有前兩個火太大或火力中斷的問題。

關於調味:

蘇東坡並沒有說要加什麼東西進去,近代食譜上舉凡蔥、薑、醬油、紹興酒(黃酒)、冰糖,甚至有加八角桂皮等等的一大堆。我自己是覺得,就你開心即可,不過要上點色是需要加點糖或醬油的,這次我還有加入紹興酒,一開始味道並不覺得如何的好,但是在文火三小時之後,原有的那股紹興怪味完全消失,更添一股糟香十分推薦。蔥薑我倒是不用,私以為這樣比較不會奪走太多豬肉的味道。至於是否要加入筍或是筍乾同燒,那又是蘇東坡另一個故事了,也端看你自己決定要不要不俗不瘦了。

年過四十,已經不敢放口大嚼,望著這廢了一天弄出來讓自己饞的下巴都快掉下來的東坡肉,卻只敢挾一小塊,讓他化在嘴裡,再來就是吃吃旁邊的高纖清蒸綠竹筍與盤下的燙青江菜囉!

3 意見:

neilpeng 提到...

請問一下走油到底是甚麼意思呢?

Peter Chiang 提到...

To Neil,

隨園食單中戒單一篇中的戒走油如下:

戒走油~凡魚、肉、雞、鴨雖極肥之物,總要使其油在肉中,不落湯中,其味方存而不散。若肉中之油,半落湯中,則湯中之味反在肉外矣。推原其病有三:一誤于火大猛,滾急水幹。重番加水;一誤于火勢忽停,既斷復續;一病在于太要相度,屢起鍋蓋,則油必走。

我自己解讀是把脂肪弄離開被烹調物稱之走油。現在人很多不喜歡吃太油的,所以許多肉都會先走油一下,將脂肪逼出一點。

但是我想袁枚的意思可能是很多脂溶型物質也會隨之出走,會造成原應有的風味失去,所以他會有戒走油這一提。

neilpeng 提到...

太膩害嚕!!!受教受教!!
所以肥的東西煮湯的時候,
要小心不可以把油煮出來就對嚕..